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共享信息系统专题 > 正文
安徽省淮北市以“码上办”推进放管服改革
时间:2017-11-17 14:53: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到了首要位置。在淮北转型崛起的关键时期,淮北市紧紧扭住创新发展这个“关键点”,坚持先行先试,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全市上下呈现出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良好局面。在创新理念的带动下,淮北市及时抓住机构编制二维码试点机遇,充分汲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清单制度改革等创新成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机构编制二维码在全市的推广应用,成为淮北市“放管服”改革中又一重要突破。


  一、推进“互联网+”创新,营造试点应用有利环境


  (一)“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淮北市主动适应城市发展信息化、智慧化趋势,强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首创以PPP模式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实施云计算中心、云服务平台、重点信息资源库等24项应用工程,实现智慧政务、智慧教育、平安城市、智慧城管、智慧纪检等一系列智慧项目建成应用。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打造融合45个部门6亿余条业务数据的市级大数据中心,形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充分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淮北市汇集了大批信息化人才,推动了各类基础数据的深度融合,为机构编制二维码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互联网+清单制度”应用创造良好前提


  2015年7月,淮北市正式建成市县镇三级政府权责清单,经过先后五轮的精简优化,市级政府权力事项由4930项精简到2161项,行政审批由390项精简到144项。2016年12月,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两个新型服务清单也正式对外公布运行。为实现清单制度落地生效,淮北市在全省率先将全市13013项权力事项及其对应责任事项、监管细则,以及公共和中介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运行。并同步建成电子监察平台,对政府权责清单运行开展实时监督。淮北市精简规范、权责一致的清单运行体系,切实扎紧了权力监管的牢笼,为机构编制二维码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互联网+实名制数据”创新做出有益探索


  淮北市通过技术创新,率先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应用在政府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做到网上权力运行和具体承办机构和人员一一对应,编外人员无法参与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群众在网上办事过程中,能够准确查询办理过程中,各环节承办人员姓名、照片联系电话、所属科室、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监督投诉电话等基本信息,以及该项权力对应的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实现了对承办人员办理过程的全程监管。淮北市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的有益探索,为机构编制二维码试点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


  (四)“互联网+机构编制”试点提供重要支撑


  为有效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淮北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机构编制云平台试点,通过对机构编制管理基本要素的多数据采集,实现对机构“三定”信息、行政审批以及其他权力等事项的在线管理、监测、评估,逐步建立起“大数据+云计算+机构编制”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机构编制云平台在淮北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水平,还成为了汇集大数据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拓展信息化应用的有力手段,为机构编制二维码试点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依托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机构编制二维码试点应用


  根据淮北市实名制数据应用和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情况,今年5月,中央编办事业发展中心将淮北市作为机构编制二维码首家试点地区,主要试点内容为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机构域名管理等机构编制信息工作,结合互联网二维码技术,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进行赋码管理、编制中文域名账号和统一身份认证。在中央编办的帮助和指导下,淮北市对 “实名制数据库单位名称”、“机构编制云平台单位账号”、“机构编制云平台单位全称”、“域名名称”、“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机构名称”等数据进行统一规范,并集中人员力量进行技术创新,目前,已实现了机构编制二维码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


  一是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赋码管理,让机构编制二维码成为“电子身份证”。通过应用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并由机构编制云平台进行管理,为淮北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生成了一个机构编制二维码,相当于“电子身份证”,包含的信息与实名制数据库同步更新。经过推广应用,淮北市已为各政务服务大厅以及部分市直单位工作人员配备了机构编制二维码,办事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可以准确查看工作人员姓名、照片、单位、科室、职务、在编情况等信息,有效识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行政资格,实现人员实名制认证。同时,通过与淮北市智慧纪检数据链接,群众在扫码的同时能够对存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工作人员进行在线监督举报,进一步创新了监督方式。目前,智慧纪检已受理在线举报65起,有力促进了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建设。


  二是实现了机构编制云平台扫码登录功能,让个人中文域名成为“网络通行证”。在淮北市域名工作100%覆盖的基础上,为每名在编人员开通了一个中文域名账号,即“个人姓名+单位中文域名”,并与实名制数据相对应,让个人中文域名成为“网络通行证”。在具体应用上,一方面通过分权限管理,个人中文域名账号进一步界定了不同在编人员在机构编制云平台所能查询和操作的权限,并做到操作过程全程留痕,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机构编制云平台应用上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为云平台推广应用构筑了“安全网”;另一方面,利用个人中文域名登录机构编制云手机APP ,通过“扫一扫”功能,可以快速认证登录其它网络系统、网页论坛。目前,淮北市在政府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已全面推广应用机构编制云手机APP扫码登录系统,不仅方便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还有效实现政府权力运行和岗位人员的一一对应,为开展履职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淮北市机构编制二维码的应用,对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权力运行监管、拓展机构编制数据应用起到积极作用,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作用。下一步,淮北市将进一步加快机构编制二维码推广应用,将扫码监督逐步延伸到各执法部门和党政机关。同时,充分发挥个人中文域名统一认证功能作用,将扫码登录拓展到全市党政办公网0A系统、履职监测等系统,不断延伸应用机构编制信息化,让城市建设更加智慧,政务服务更加优化。


  三、打造“码上办”创新品牌,有力促进“放管服”各项改革


  淮北市在机构编制二维码试点建设过程中,以高效高质的工作举措打造出淮北市“码上办”创新品牌,其中折射出的努力先行先试,积极创新创优的进取意识,已成为淮北市“放管服”改革的驱动力量,有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放权”更加彻底、“监管”更加有效、“服务”更加精准。


  (一)开展多维度放权,创造最优发展环境


  淮北市严格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采取效措施,开展多维度放权,提升基层承接能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一是政府审批事项持续精简。市级权力事项从4930项精简到2161项,精简56%;行政审批事项由390项精简到144项,精简63%;中介服务事项取消7项、规范40项;市级政府核准事项仅保留5项,取消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二是企业办事门槛持续降低。推行重点项目工程“一会制”审批,提升办事效率;压缩前置审批和企业申报信息环节,推行“先照后证”登记模式,企业申报信息由64项减至17项;调整发证模式,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审批、统一发证”,领证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创新登记方式,推出“住改商”承诺制,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三是企业运营成本持续减少。全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由50项减少到34项;政府性基金由18项减少到11项;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项目由35项减少到19项;政府性保证金(抵押金)由9项减少到4项。四是政府管理重心持续下沉。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市场监管体制、综合执法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权力事项下放基层,同时,将人员编制向基层、向重点领域倾斜,确保权力“放的下、接的住、用的好”。


  (二)实施立体化监管,保障市场活而有序


  淮北市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机制、加强重点监管等举措,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监管体系,切实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创新监管方式。创新开展“互联网+实名制”和“机构编制二维码”监管模式,实现了对承办人员审批过程的全程、实时、准确监管;全面启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市新审批、核准、备案项目均录入平台办理,并通过平台监管;充分发挥电子监察平台风险防控作用,对于审批环节超时办理情况及时发出“红黄牌”予以警告,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办事效率。 二是健全监管模式。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实现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和监管领域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全域覆盖、多层推进、定向抽查、一抽多检、联合惩戒”的淮北模式;构建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建成“淮北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信用目录维护、信用数据交换共享、“红黑名单”报送等功能,并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增强联合惩戒效应。三是加强重点监管。在不动产登记和房产交易、综合执法、安全生产和环保、公共资源交易、收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整合执法力量、健全监管机构、实施监管联动,形成执法监管全覆盖格局。


  (三)构建多元化服务,激励群众创业创新


  淮北市重点围绕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渠道、优化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一是建立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线上,在省内率先建成启用网上办事大厅,积极推动公共和中介服务网上运行,实现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收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等“五单”一网运行,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全程网上服务。大力推广“爱淮北”手机APP应用软件,实现网上办事、政务服务、信息查询等60多类应用,使广大市民随时随地即可畅享各类优质、特色服务。线下,建成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房地产交易及不动产登记、信访接待、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六大便民利企服务中心,群众办事高效便捷。同时,大力开展行政审批事项“简流程、优服务”专项行动,实现申报材料精减7.2%,审批环节精减8.2%,前置条件精减4.9%,承诺时限精减74.8%,有效缩短了企业群众办理时间。二是构建纵向到底、横向覆盖的政府服务新体系。纵向,将政务服务下沉到底,建成纵贯市县镇村四级的一站通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事项办理“一站受理、一点办结”,将服务送到家门口,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和群众的人力负担和时间成本。目前,一站通系统已覆盖全市174个城市社区、274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下沉社区办事项总数达231项,总数居全省各市首位。横向,着眼于服务资源全覆盖,在全市范围内加快部署“市民之窗”便民自助服务终端机,7×24全时段自助办理行政审批申报、社会服务事项和其他便民业务,实现政务服务从实体大厅向社区、园区、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的横向延伸,有效扩展了政府服务空间和时间。三是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方正智谷”“源创客”“梧桐树”等省级“双创”孵化基地,承办由国家人社部、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互联网+”单项赛全国总决赛并成为永久举办地,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项目创新团队入驻“双创”平台、70多家风投机构参与创新创业。全面落实《淮北市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 “三个一百”帮联企业专项行动,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用能等难题,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长足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7%。


  下一步,淮北市将继续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放管结合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让百姓收获更多的改革红利。一是继续加大放权力度。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和维护群众利益,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同时,做好放权的协同配套,切实提高基层承接能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继续完善监管举措。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明确监管责任,强化主动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创新模式,完善监管体系,探索推进公正监管和适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审慎监管,切实保持权力的规范运行,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三是继续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功能,将适合网上办理的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配合相关部门最大程度精简办事材料、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时限,实现群众线上线下办事简易化、便捷化,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